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
|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
|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贵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
|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
|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
|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
|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 A.拥有教育权 | B.获得劳动权 | C.争取人身自有权 | D.享有政治参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