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六经中之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止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这段引文应出自:()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 B.李贽《焚书》 |
|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
|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腐朽王朝的忠臣”“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据此判断,被评价的人物是:()
|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袁世凯 |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它们所属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现实主义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 |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
| C.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
| D.《格尔尼卡》(作者:毕加索)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 |
电视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人们可以坐拥天地。我们在家中足不出户观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现场直播,体现了电视的哪一功能:( )
| A.传播资讯 | B.远程教育 | C.娱乐 | D.“复制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