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 ,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实行生产工具公有、按劳分配、共同劳动、人人平等等原则。然而,这个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D.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 |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 B.英、美、德 |
C.法、美、德 | D.英、法、德 |
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员,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了这部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 B.专制主义色彩 | C.民族主义色彩 | D.民主主义色彩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其民主化进程 |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是 (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