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两者皆是意图将欧洲这个混合体的某个部分独立分离出来。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是为了实现信仰自由 |
B.文艺复兴的实质是重构西欧文艺的辉煌 |
C.天主教会保存的文献在两个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
D.世俗势力都对两个运动中的“反叛者”进行了保护 |
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建国初期
A.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 |
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职能 |
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