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 | B.彼特拉克 |
C.马丁·路德 | D.孟德斯鸠 |
晚清时期,各地的方志中所录“忠”、“孝”、“节”、“烈”人数大幅度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这实际上承袭了程朱理学中的( )
A.存天理,灭人欲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C.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 D.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说:“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 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以此而论,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的办法是()
A.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 B.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C.使人的行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D.服从天子的统治 |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A.西周 | B.唐朝 | C.北宋 | D.明朝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