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传统经济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