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
1860年 |
1870年 |
188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10年 |
1913年 |
德国 |
14 |
18 |
25 |
40 |
60 |
89 |
100 |
英国 |
34 |
44 |
53 |
62 |
79 |
85 |
100 |
美国 |
14 |
1l |
17 |
39 |
64 |
89 |
100 |
A.美国、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科技极大影响了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C.德国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D.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 D.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
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②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③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④有利于打击“台独”势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C.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