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出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等多极局面。

中日关系改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的产物,所以中美建交早于中日建交。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的关键是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没有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