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 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 |
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 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四野”“千里无人烟”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D.苏联:机声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和扩张道路 |
C.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放手扩军备战 |
D.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
C.成员国都包括所有大国 |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 |
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
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
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
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