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
“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该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