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
——节选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3)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 |
![]() |
图一(前551-前479年) |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二
材料三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请回答:(1)材料一选自哪部法律文件?此法律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出自于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此宪法的原则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是哪国的什么法律?确立了该国何种政体?此法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刑兵礼户吏
唐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分别说明其特点。
(2)近代的民主制度首先在西方确立,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英国与法国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过程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
(3)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材料二: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大规模农民运动,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抚而用之”的策略。
材料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此次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那些大事?
(2)材料一、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分别是谁?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帝国师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材料三:
材料四: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以上四则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回答:
(1)指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2)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元首产生方式的不同。
(3)概述以上四则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