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一工业一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往往是一些秘密建起的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这些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层驱动因素是(   )

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

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
B.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
C.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
D.“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人民公社期间国家更注重对农村的经济投入
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的水利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C.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D.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