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位同学与老师交流意见时的语言,比较恰当的是( )
①小利:“老师,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不是应该……”
②小刚:“老师,你讲错了,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应该……”
③小强:“老师,我认为,也许我的解题方法会更好一些”
④小亮:“老师,我说的一点都没错,就是你错了!”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某贩卖个人信息犯罪案告破,经调查发现,作案者的电脑里存储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内容应有尽有,总量达1.5亿条。该案例表明()
A.正确行使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仅是道德的要求 |
B.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可有可无的 |
C.法律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公民个人隐私 |
D.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符合法律要求 |
隐私连着安全,安全关乎幸福。从无休止的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甚至绑架等暴力犯罪,公民个人信息被暴露、买卖和非法使用。公安部在全国集中开展的严打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活动,挖出并摧毁了一大批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数据交易平台和非法“调查公司”等。这说明()
A.信息化时代公民没有隐私可言 | B.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
C.交流个人隐私有利于社会和谐 | D.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须多措并举 |
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
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近年来,“X卧底”窃听软件、手机丢失遭遇艳照门、CIQ偷窥用户隐私、CSDN等网站用户账户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隐私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令人堪忧。上述行为()
A.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要依法整治 |
B.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是严重违法行为 |
C.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人们可以置之不理 |
D.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不应该小题大做 |
一项有关“18岁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的调查显示,70%的青少年“想拥有一间真正独立的房间”。这表明青少年特别渴望维护自己的()
A.肖像权 | B.隐私权 | C.生命健康权 | D.名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