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简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 联合王国(英国) |
19.9 |
22.9 |
18.5 |
| 法国 |
7.9 |
7.8 |
6.8 |
|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
4.9 |
8.5 |
13.2 |
| 美国 |
7.2 |
14.7 |
23.6 |
①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②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并赶超英国
③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 A.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 B.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
|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
| B.1958年为加快建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D.在苏俄建立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923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为了达到“全人格的觉醒”,中国当时掀起
| A.新文化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 C.辛亥革命运动 | D.国共第一次合作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