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
|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
|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征婚 |
| B.文明阳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
|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
|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霄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
|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
|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
|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
|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
“19世纪后半个世纪中,整个世界都受到了不断增长的生产率的影响。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兴旺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了生气勃勃的﹑不断扩张的全球经济之中。”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 | B.经济全球化推动 |
| C.工业革命发生 | D.交通运输的发展 |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914—1918年应是()
| A.4.6个 | B.3个 | C.2.5个 | D.0.5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