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关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做功和能量转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阻力对汽车做负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 B.汽车行驶时因能量损失故总能量不守恒 |
| C.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使汽车动能增加 |
| D.合外力对汽车做的功等于汽油燃烧放出的能量 |
如图13-2-4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
图13-2-4
| 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
| 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
| 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 |
| 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 |
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
|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 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
|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 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
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13-3-3所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3-3
|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
|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
|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
|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
如图13-3-2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
图13-3-2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
|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
|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
|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