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上,张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则案例,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案例】四川小伙子刘某因携带仿制六四式“手枪”和70.84克冰毒在宾馆被西安市碑林警方抓获,2014年12月9日,西安市碑林法院开庭审理,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八年半,罚款五万元。
张扬首先发言:毒品可是个害人的东西……
赵丽说:对这样的犯罪行为,应该严惩。
(1)请你补充完张扬的发言,说明毒品“害人”。(答出三点,6分)
(2)赵丽认为刘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请你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明赵丽观点的正确性。
为了警示同学们:远离违法犯罪,张老师让同学们各自写一条警示语。
(3)请写下你的警示语。
社会现象探究。
李星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最近的见闻让他有点困惑,让我们随着他的讲述一起探讨。
分析生活热点,感受法治力量。
法治中国正稳步推进,法治中国靠我们共同参与和建设。小明是我们班里的一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一些经历。
经历一:小明小时候曾被人偷走,幸运的是警察抓获了犯罪分子,救回了小明。
经历二:爸爸脾气暴躁,经常打得小明伤痕累累。邻居发现后报警。警察告诉小明的父亲,如果再这样将被行政拘留。此后,爸爸转变了对小明的教育方式。
经历三:小明大学毕业后,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反复强调依法治国,看到社会上一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回想起自己的过去,他决定从事法律工作。
(1)经历一、二中,小明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小明从事法律工作的原因。
(3)根据小明的经历和右图回答,法治的力量具体体现在哪?这种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观察下面漫画,简要回答。
(1)请分别写出两幅图中反映的特色制度,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从两幅图的“标题”中任选一类角色,谈谈如何表达他们的“心里话”。
小芳是某中学学生,最近小芳家为“是否买车”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家庭成员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具体包括很多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享有的权利更加充分……
同学们围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题,收集了以下信息:
(1)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立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能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谈谈我们是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