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该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2)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锥形瓶底部应放入少量 ,往a中加入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该装置制取CO2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方法是 。
(4)若用该装置制取H2,则收集装置需要作如何改动 。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我们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关于H2O、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元素组成”或“分子结构”)不同。
(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作无土裁培的营养液,配制100kg该营养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kg。
(4)通常情况下,铜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这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 反应的产物。
(5)习近平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从化学视角认识抗疫中的事物,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佩戴口罩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聚丙烯高分子化合物是制作口罩的材料,它属于 (选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我市市民积极向武汉疫区捐献鸡蛋、蔬菜、水果、大米等物资,请你说出其中一种富含维生素的物质是 。
(3)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杀菌消毒。
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 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②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③84消毒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 (答一点即可)。
新冠疫情期间突然闹出来的“粮荒”,为世界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近日,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的海水稻,再次在我国青海高盐碱地区试种(高盐碱地土壤内水分pH超过8.5)。
(1)如果试种成功,将来人们有望吃到西部海水稻大米,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2)由于海水稻生长在碱性土壤,与普通大米相比钠的含量较高,钠元素是人类所需的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3)为变废为宝,不断改良这种盐碱地,常在土地中施加 (填“硫黄粉”或“熟石灰”)。
(4)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水。下列实验有关水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A.实验①中热水对铜片起到了加热的作用
B.实验②中主要利用了气体密度比水小
C.实验③④中水只是一种溶剂,没有参加反应
D.实验⑤中水起到冷凝的作用
(2)某同学在课外实验中,自制简易净水器用到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KNO3与NH4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①在t1℃时,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为 ;
②在t2℃时,将80g X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1℃,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则X为 (填“KNO3”或“NH4Cl”);
③取t2℃时KNO3、NH4Cl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KNO3 NH4Cl(填“>”、“<”或“=”)。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回答问题:

(1)8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所表示的符号是: ;
(4)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上表中的 元素(填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