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D.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钠 | B.水和生石灰 |
C.锌和稀盐酸 | D.水和硝酸铵 |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
D.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 |
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近段时间,我国某些地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而有些不法分子常出售不新鲜的猪肉来坑害消费者。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
新鲜肉 |
次鲜肉 |
变质肉 |
pH |
5.8~6.2 |
6.3~6.6 |
>6.7 |
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A.逐渐变强 B.无法确定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弱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B.检验氢气的纯度 |
C.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 D.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