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一著名风景区内,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待开发的旅游价值,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在此期间,一位当地的旅游服务人员于6时15分(北京时间)看到日出,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在返回行程的竹筏上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如右图),并且发现太阳余晖下自己的身影正好与顺水自流的竹筏垂直,此时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为18时45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可能是:
A.四川盆地 | B.两广丘陵 |
C.浙闽丘陵 | D.三江湿地 |
图中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A.南—北 | B.西北—东南 |
C.西南—东北 | D.东—西 |
理论上,还有个时间段也能出现“卧佛含丹”奇观。这个时间段是:
A.3月26日---3月29日 | B.3月15日---3月18日 |
C.9月28日---10月1日 | D.4月13日---4月16日 |
读图 (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2题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
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
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
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
北京市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北京西部构建“西部生态带”。作为北京市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北京西部构建“西部生态带”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部地区为山区
②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好
④北京的上风上水区位于西部地区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题。该植被是( )
A.沼泽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荒漠 | D.草原 |
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 B.土地沙漠化 |
C.水土流失 |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2题。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的分布规律是()
A.西部大于东部 | B.东、西部相当 | C.东部大于西部 | D.南部大于北部 |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
B.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张过程 |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主要影响荒漠化进程 |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
读下面漫画,完成2题。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
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可任其发展 |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