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材料二: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言论出自何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材料二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4)材料三中的这种政策是谁推行的?
(5)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对儒学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虽然和平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战争以及恐怖袭击带来的创伤。西方很多人为了解决现今的困局,主张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教育世人。古为今用,这是我们传承历史的一种方法。
(1)先秦有个学派主张要有“仁爱”之心,当官的要爱护老百姓。请问这个学派是?举出这个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假如你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你主张世界上的人要相互关爱,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那你觉得“诸子百家“中哪个思想家跟你志同道合?请你概括一下他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太守”是哪一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太守”让伯禹不如一项水利工程。该工程建在何处?工程对当地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3)都江堰至今还起着巨大的作用,结合当今社会,指出一项工程要“利在千秋”,必须注意哪些环节。
实践探究题: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利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主张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简答: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为什么时期?
简答: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为什么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