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着一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属于哪一个帝国主义侵略集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标志着哪一地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德国是如何“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3)根据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于哪一年?“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
(4)列举材料二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两次重要战役的名称。
今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下列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分析,结合史实填写完整。
(1)两次世界大战不同点的比较
一战 |
二战 |
|
加速战争爆发的因素(各举一例) |
||
战役(各举一例) |
||
性质 |
||
胜利原因 |
协约国力量大于同盟国 |
(2)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比较
一战 |
二战 |
|
战争爆发的因素相同 |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
两级格局 |
|
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3)战争充斥着历史,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很多导致战争的因素,如日本单方面购买钓鱼岛,引发中日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请回答
(1)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世界主要潮流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提供的史实,列表分类归纳相关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和方式。
(3)比较是加深历史认识的重要途径,结合史实,完成下面两种比较方式的填写。
A根据性质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
封建性质改革 |
|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
|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
B 根据结果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注意不得与上题史实重复)
成功改变了社会性质 |
|
成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据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图中反映的什么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迅速崛起,开始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12月,中国北方被大面积雾霾笼罩。这种“日月无光”的污染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针对问题,请你建言献策。
材料一:英国采煤业和制造业迅速发展,煤烟造成了“可与日全食相比的黑暗”。这种空气污染在1952年的“雾都劫难”中达到顶峰。如今,英国早已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材料二:英国随着产业升级和转移,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和化工类企业大部分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材料三:2012年12月全国在500个城市空气检测,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的不足5个。
(1)材料一中与英国空气污染联系最紧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推动这一时期与“采煤业”迅速发展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是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造成的?说明什么问题?
(3)你认为有哪些原因造成了目前中国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至少两条,1分)对此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土地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拔出地主的土地界碑图二: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全国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三: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1)根据图片信息,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