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当时
| A.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 |
| B.民主共和观念荡然无存 |
| C.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 |
| D.作者十分向往西方文明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D.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个总统是
| A.罗斯福 | B.杜鲁门 | C.艾森豪威尔 | D.尼克松 |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一百年后今天黑人仍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家上的流放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
| B.美国黑人是经济危机的弱势群体 |
| C.种族歧视问题很难从思想上根本解决 |
| D.号召黑人团结进行争取平等的斗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
|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 D.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其共同点不包括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 B.部分实行经济国有化政策 |
| C.一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D.部分解决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