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二十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对此思考的结论是
| A.“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 B.“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国会由秘密的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国会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度。”这表明林肯
| A.坚决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
| B.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
| C.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
| D.把解放黑人奴隶作为维护统一的措施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其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斗争 | B.英国政府逮捕宪章派领导人 |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英国工人阶级的反抗 |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 C.贵族制 | D.共和制 |
《十二铜表法》的编篡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 A.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B.是平民斗争的结果 |
| C.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 D.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