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 B.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 C.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西安事变时期 |
| C.重庆谈判时期 | D.北平和谈时期 |
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
|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D.苏俄通过《和平法令》 |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 | 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
|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 |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下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1900年法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次侵略战争 
| A.将战火从江南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
| 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 C.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
|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