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451年,罗马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
| B.保障了平民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巩固统治的需要 |
| C.有章可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 D.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 | B.张载 | C.李贽 | D.王阳明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该是哪位思想家?
| A.孟子 | B.墨子 | C.韩非子 | D.老子 |
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其中首推来自本土的儒家民本思想。下列言论属于孔子的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D.“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
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一定反映。关于下列四幅画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的落后和残酷,是标准的现实主义绘画 |
| C.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绘画进行色彩时结合了当时光学研究的成果 |
| D.《格尔尼卡》采用了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两大派画技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