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0年代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这里“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是指()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使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
③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继续发展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
④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