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科技 |
B.日本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发达 |
C.国人认为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
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 B.促进法德和解 |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体制 |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
C.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