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
C.书法、火药、指南针 |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革命”是()
A.英国宪章运动 | B.法国巴黎公社 |
C.俄国二月革命 | D.俄国十月革命 |
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 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
(陕西卷)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
(新疆乌鲁木齐卷)(2015新疆乌鲁木齐)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如果在1921年得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十月革命 | B.新经济政策 |
C.苏联成立 | D.“一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