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上面词句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词中“周郎”是谁?“三国周郎赤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上述词句体现了作品怎样的风格?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没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问他利用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改革是什么?改革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5点)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浪网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应经结束了拍摄,于2010年1月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请回答:
(1)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他的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并说出孔子关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名句(至少两句)
(4)结合所学,谈谈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即新中国的成立,请说明代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