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世博会的举行使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世界的焦点。请结合下面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

请回答:
(1)图一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它决定了上海的什么命运?
(2)图二江南制造总局是在上海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它是什么运动的产物?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图四展现的是上海浦东的崛起,你知道上海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哪一次会议的什么伟大决策吗?
(5)2010年上海首次代表发展中国家承办世博会。纵观上海百余年发展史,你有何感受?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盛世局面的出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o
材料一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今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
(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是对中国领海主权的严重挑衅。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从184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今年5月29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