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较早
B.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充分发展
C.官僚地主最先接触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便于对外贸易往来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由某一朝廷高官家中出现以下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观之,这种反映商人意识不仅抬头而且深入仕宦人家的社会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时期?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