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
康有为认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州郡自治”制度为宪法所确定 |
B.德意志帝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状态 |
C.中国古代分封制与西方近代联邦制相同 |
D.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下各邦的地位平等 |
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 |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A.①③②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①④② | D.④②①③ |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附近调动。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 “日本的战争机器在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中国军队)进入。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
A.北平武汉上海 | B.北平上海南京 |
C.北平台儿庄南京 | D.南京上海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