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 A |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
| B |
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
拿破仑建立了民主制度 |
| C |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城市流行欧式裙子 |
西方生活方式正逐步渗透到近代中国国民生活中 |
| D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出全世界小汽车总量的85% |
美国工业化程度最高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庄子 |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
| B.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
| C.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
|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以民为本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
| A.浙江、山东 | B.广东、山东 | C.安徽、山西 | D.浙江、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