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这一规定
| 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 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 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 | 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
| A.利弊参半 | B.利大于弊 | C.弊大于利 | D.主张废除 |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 A.积极主动地接受西方文化 |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
| 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
《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
| A.分封的依据 | B.分封对象的主体 |
| C.分封的目的 |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 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 | 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 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 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 |
罗荣渠先生把现代化进程的起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的,一种是外源性的,以下属于内源性起源的是()
| A.中国的辛亥革命 | 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 C.英国的工业革命 |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