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1 年 10 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 )

A.实行粮食税
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2011年初,英国《泰晤士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阿纳托尔·卡列茨基出版了《资本主义制度4.0》很快成为全球畅销书。作者认为:面对经济危机,民众普遍认为:未来会—也应该—比过去更美好。自1815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历了三次较大变革发展,据所学知识推测,作者所指的第二次变革应是:( )

A.理性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福利国家制度 D.货币主义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

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