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实现富国强兵 |
C.引领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