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仞,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
| 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 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 |
| 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 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 |
我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A.乙丙丁戊 | B.甲乙丙戊 |
| C.甲乙丙丁 | D.甲乙丁戊 |
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对文中的“忠”较准确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 B.坚持忠君爱国理念 |
| C.强调国家民族精神 | D.倡导自由民主意识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 |
|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
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
|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
|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中外朝制度 | B.刺史制度 | C.郡国并行制度 | D.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