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理学受到冲击 |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
C.社会转型完成 |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
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 | B.复立宰相 |
C.废除皇权 | D.君主立宪 |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①科举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内阁制④二府三司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这一制度应是()
A.宗法制度 | B.郡县制度 |
C.察举制度 | D.科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