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知识, “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1分)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与魏源相比,梁启超、康有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有什么进步?(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倡导和发起了什么运动?(3分)
(3)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的是什么事件?(1分)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什么主张?(1分)
(4)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趋势做简要说明。(2分)
材料三 2009年11月25日,缔造“迪拜神话”的迪拜最大国有集团迪拜世界就600亿美元的债务宣布“偿还暂停6个月”。过去四年多以来,迪拜大兴土木,同时债务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约800亿美元。整个迪拜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消息一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市场人士担心,迪拜世界或沦为又一个雷曼兄弟公司,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材料四 迪拜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与阿联酋首都所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不同,迪拜没有丰厚的石油储藏,经济以地产、金融和旅游开发为主。过去数年,迪拜走以地产开发主导的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在海湾地区异常突起。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三座呈棕榈树形状的大型人工岛屿,另外加上世界最大人造海岛——“世界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最高大楼、世界最大的游乐园、世界最大的人工室内滑雪场等宏大工程令世人炫目。
(4)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亚海湾诸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他们从落后贫穷的游牧业国家一跃而为现代化的富国,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海湾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8分)
(5)迪拜危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如何看待这一趋势?(12分)
(32分)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4分)
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12分)
社会经济发展 |
政治制度演进 |
|
17世纪和18世纪 |
西欧北美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工厂手工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19世纪 |
英国实行议会改革,法国民主和制确立,德国建立君主宪制。 |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3)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3分)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5分)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对建立新中国有重要影响。
(4)依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政府”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努力。(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内部固有的鲜明特性,形成了这一地区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促进了多民族的繁荣。(1)根据上述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说明民主革命时期,西南地区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革命斗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的有利于西南地区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酥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知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以闻于王,否则报罢……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由爵房主议;增减课税、筹备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
——魏源《海国图志》
(1)材料一中体现了什么制度?唐太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显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指出材料二中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主要区别。
(4)指出两段材料的主要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