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大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君主立宪派掌权)国民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路易十六为法国自由的恢复者。只有在君主政体存在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这就是任何良好治理的实质;两者只有在君身不可侵犯时才有可能。我不害怕国外列强和法国流亡者的进攻,可是我害怕我们如果不结束革命就要继续发展的骚动。
先生们想想,制宪会议解散后将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们已经竭尽所能来巩固自由,你们消灭了一切专制,你们消灭了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你们使一切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由此可见,如果革命哪怕是再前进一步,它也要造成王国的灭亡,因而使私有财产权受到侵犯。
……先生们,今天我们全体都应当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就是停止革命……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派主张保留君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此时(1791年)法国君主立宪派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
材料二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
材料三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同一历史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历史的历史是结果。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1)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始问题,材料一、二的认识有何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二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概述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技……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二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1)据材料一,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