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
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 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割让香港岛 | B.领事裁判权 |
C.巡查贸易权 | D.关税协商 |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历程 |
B.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
C.俄国十月革命的漫长发展历程 |
D.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历程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
D.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