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
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
④♀乙×♂甲→F1呈乙性状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
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
| B.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 C.该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4个染色体 |
| D.该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
图中序号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
|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
|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
|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 B.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
|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
|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如图所示,甲、乙两瓶盛有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溶液内同时加入足量同种酵母菌,甲瓶内液体不断通入N2,乙瓶内不断通入O2,1h后,测定两瓶溶液的pH,结果是()
| A.乙的pH高于甲 |
| B.甲的pH下降,乙的上升 |
| C.甲的pH上升,乙的下降 |
| D.乙的pH低于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