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上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所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声道谢。
老人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曲线画出老人所讲的使两个孩子开始新的追求的话。
(2)用直线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3)给第一段选择一种恰当的段意,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①两个孩子都有不幸的命运: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 )
②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的不公。( )
③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
(4)从文中找出带点字的近义词,写下来。
避免( ) 专心( )
(5)细读文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两个孩子的理想分别是( )和( ),结果想当( )家的突然( );想当( )家的突然( )。
在一位老人的鼓励下,经过新的追求,( )的孩子成了( ),( )的孩子成了( )。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短文答题。
采蘑菇
午后,天气闷热,不一会儿下了一场阵雨。雨住了,妈妈说:“雨后树林里蘑菇最多。”于是我拿着篮子和妈妈去采蘑菇。在树林里,我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地寻找着。忽然,发现不远的草丛里有一片红通通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些红蘑菇。我问妈妈这些蘑菇有毒吗妈妈说这种蘑菇可好吃啦我赶紧跑过去采。望着一把把小伞似的蘑菇,我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采满了一小篮。吃晚饭的时候,我吃着自己采来的蘑菇,觉得味道格外鲜美。
(1)故事发生在,写和在采蘑菇,是按的顺序写的。
(2)“格外”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我”觉得蘑菇味道格外鲜美?
(3)请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阅读短文答题。
学会感恩
在林中小道上走着两个人——爷爷和小孩。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啊。
旅行者走到一条小河旁。(清青)凉的河水发出(青青轻轻)的潺(chán)潺声。他们弯下身子,喝了起来。
“谢谢你,小河。”爷爷说。
男孩笑了起来。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是这样,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而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好好想一想,谁(须需)要这个词?”
小男孩(沉陈)思起来了。他还有的是时间。他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
(1)用“√”画出括号里使用正确的字。
(2)文中的爷爷向谁感恩?
(3)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文章的结尾“他的路还很长很长……”中的路指的是()。
A. 前面的林阴路 B.人生之路
②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男孩笑的原因是()。
A.爷爷知道感恩 B.爷爷做法愚笨
(4)本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短文答题。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他们是什么关系?
(2)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蜜蜂的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3)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第二个表示()。
(4)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阅读短文答题。
———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放学后,学生都到集市上去了。第二天,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老师很失望。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师见了高兴得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给段文加个题目。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老师为什么夸韩愈聪明?
(4)第三自然段可分为几层?写出每层的意思。
阅读短文答题。
秋天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画出来。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照样子写词语
果实累累______ ______黄澄澄 __ __ ______
翩翩起舞____ _______大大小小_____ 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争芳斗艳:
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