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文章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答: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答:
我国在三峡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请你结合文章说出三峡适合修建水力
发电站的理由,并写出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
古诗文阅读
(一)古文阅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讒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仁人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 | 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云归而岩穴暝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真无马 |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达了作者不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B.第⑤段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但都是为前文叙事、写景、抒情服务的。
C.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的用意是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
D文中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览物而悲者和 览物而喜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古仁人悲和喜的心情。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古诗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日:“今王诚欲致②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③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④,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⑤,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凑:通“走”,奔赴,趋附。④乐佚轻战:悠闲安乐,不怕打仗。⑤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战国策·燕昭王招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2)深入不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4)岂远千里哉(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请你根据甲文,简要概括诸葛亮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
(3)忠之属也()(4)君人者()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答:【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每个1分)
(1)牺牲玉帛。帛
(2)小信未孚。孚 结合文意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认为作战要靠,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还有_(至少写一个)。以上两个语段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一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