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环: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攻亲戚之所畔畔: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隶:属于 | B.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
C.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 D.贤于材人远矣贤:贤明 |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一乡秀才观之或以钱币乞之 | B.并自为其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C.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 | D.其诗以养父母或以钱币乞之 |
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
课外文言阅读。(共12分)
勉过子读书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qì)于涂者数(shuò)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呜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堕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但恐始勤终随②皆有百里之适
③马瘠车敝,④其必先于鸡鸣者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②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几个关于“勤”的名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