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
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
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
A.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
B.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C.是研究全面抗战的珍贵史实 |
D.是后人伪造的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