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
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C.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
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
B.宣传排满革命 |
C.倡导个人崇拜 |
D.反对帝国主义 |
为了向拿破仑表达敬意,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写下了不朽的《英雄交响曲》,但正式出版时,贝多芬却愤怒地把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之所以让贝多芬如此愤怒,主要原因是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 |
B.加冕称帝,把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帝国 |
C.悍然发动对俄国的侵略,迈出了“从伟大到荒谬的一步” |
D.滑铁卢战役惨败,被流放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的一面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右图是《民法典》的封面,对于这部法律在他心中的地位,拿破仑曾这样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
A.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
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
C.《民法典》代表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各阶层的拥护 |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