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的这类誓言可以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强调:
A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
B 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
C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
D 领主与附庸之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衡的
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真正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A.1票 | B.2票 | C.3票 | D.4票 |
“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A.《蒋介石日记》 | B.《春秋》 | C.《张学良回忆录》 | D.《史记》 |
“汤因比教授……把社会之间的区别与关系,称之为普世的;而一个单一社会内部的区别和关系,诸如雅典和斯巴达或法国和德国之间,他认为那在性质上是全然不同的,他就称之为局部的。历史学家研究的范围向他提出了无限之多的任务,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涉及到识别和区分这些叫做社会的实体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意图强调汤因比教授:
A.认识到世界历史的整体性 | B.认识到各地历史具有地区特点 |
C.研究历史应局部与整体兼顾 | D.能够同时完成众多历史课题 |
“农民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农民为稳定粮食价格而焚烧谷物 |
B.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影响了农业生产 |
C.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
D.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调整未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