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进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藩镇在京师的邸舍)及诸君、诸使富家,以便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反映出当时 ( )
A.商业繁荣 | B.金融业发展到成熟阶段 |
C.交通便利 |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
《宋代商业史研究》说:“在此期间,以从唐代以来诸个别资本相互竞争中发达起来的信用惯行为背景,纸币直接地由于在四川使用铁钱不便而开始成为支付手段,政府则强制通用纸币为代用货币。”材料所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A.纸币在唐代就开始广泛使用 |
B.纸币最早在四川地区直接使用于商业 |
C.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D.自此纸币成为商业流通的唯一货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