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 D.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
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
C.精耕细作、按劳分配 |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
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古代中国缺少开拓意识 |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
C.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 | D.“重农抑商”观念 |
有人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中法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结论 |
依据 |
|
A |
到过 |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
B |
到过 |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
C |
没有到过 |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
D |
待考证 |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